2021级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一)专业名称: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
(二)专业代码:610113
二、入学要求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
三、修业年限
学制: 3年
四、职业面向
| 序号 | 专门化方向 | 主要就业岗位 | 国家职(执)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 |
| 名称 | 类型 | 等级 | 颁发单位 |
| 1 | 农机管理、推广 | 基层农机管理部门、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主要技术 | 中级农机操作工 | 职业证 | 中级 |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
| 2 | 农机维修、制造 | 农机制造厂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农机维修厂、农机维修点、工程机械维修企业、从事农业机械维修业务的技术工人或从业创业人员 | 中级农机维修 |
| 3 | 农机销售服务 | 农机销售公司、农机销售店、农机配件经营企业、农机和农业车辆营销和售后服务 | 中级农机维修工 |
| 4 | 农机技术服务 | 农机技术咨询、农机保险、农机贸易和旧农用车交易、农机租赁等部门从事业务和管理 | 无 | 无 | |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教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三全”育人体系,形成全方位协同育人效应的一种教育理念。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农业机械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主要面向农村、基层农机部门、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个体农机专业户和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第一线,从事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管理、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服务及农业机械新产品试验,从事汽车、农用运输车、拖拉机及各类农业机具的使用、维护与修理,以及从事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汽车、农机产品的营销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1)掌握农业机械设备使用与管理的基础知识。
(2) 熟悉主要农业机械的机构、性能和工作原理。
(3) 初步掌握基层农业机械的经营管理知识。
2.能力结构
基本能力
(1) 具有适应本专业生产技术工作需要的写作与表达能力。
(2) 初步具有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3) 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
(4) 具有车、钳、焊、电等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
(5) 具有一定的自学和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专业能力
(1) 具有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汽车及农机具使用、维护与修理、故障诊断、维修质量检测与评价的能力。
(2) 具有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汽车、农机产品及其零部件营销、产品质量鉴定及售后服务的能力。
(3) 具有驾驶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汽车及常用农机具的能力。
(4) 具有农机化管理、农机技术推广应用及农机新产品试验的能力。
(5)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 序号 | 能力模块名称 | 各能力模块应具有的专业能力 | 各能力模块开设的主要课程及实训 |
| 1 | 基本素质和能力 |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素质,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具有现代文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能力; 3.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掌握一定数量的农机英语词汇; 5.具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应用、汉字信息处理及文字编辑能力; 6.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及运动技能,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 思想政治; 安全教育读本; 语文; 数学; 英语; 信息技术; 历史; 化学; 音乐; 体育课。 |
| 2 | 一般职业能力 | 主要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农用电机控制、钳工、焊接、机械传动、种植、机械加工技能、看图绘图技能、钳工焊接基本技能 |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机械基础、农机安全监理、创业与就业指导 |
| 3 | 核心职业能力 | 农业机械、拖拉机汽车应用与维修技能、农业机械维修基本技能,熟练对拖拉机、收割机和插秧机进行装调;对拖拉机、插秧机、稻麦联合收割机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具有驾驶常用作业机械的能力;具有对农机进行调研和销售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售后服务沟通与协调能力。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农业机械应用技术、农机液压与气动技术、车辆电子技术 |
| 4 | 综合职业能力 | 适用于从事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技术推广、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监督和农机设计制造、监理、检定、检测、培训等工作 | 农机管理、农机鉴定与测试、农机检测技术、农机技术推广、企业管理 |
(四)、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分配)
| 学期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小计 |
| 入学教育 | 1 | | | | | | 1 |
| 课堂教学 | 15 | 15 | 15 | 15 | | | 60 |
| 复习考试 | 2 | 2 | 2 | 2 | 2 | 2 | 12 |
| 顶岗生产实习 | | | | | 15 | 15 | 30 |
| 毕业教育 | | | | | | 1 | 1 |
| 机动 | | 1 | 1 | 1 | 1 | 1 | 5 |
| 合计 | 18 | 18 | 18 | 18 | 18 | 18 | 108 |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 公共基础课程
1.《思想政治》144课时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帮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法治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2.《安全教育读本》18课时
主要讲授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在校学生的伤害事故,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的能力,按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有针对性地提供贴近学生学习、实训的安全教育内容,提高防范技能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和安全。
3.《语文》144课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文体,通过课内外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一般的文言文,并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能撰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专业应用文。本课程还应重视速读速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重视普通话和书法训练,第4学期开设《应用文写作》。
4.《数学》108课时
主要讲授初等代数、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及初等微积分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并具有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英语》108课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学习,详细讲授各种基本句型,基本语法,从听说入手,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技能,为学生以后学习和使用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听说能力的培养。
6.《体育与健康》54课时
讲授体育基础理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达到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
7.《艺术》 36课时
讲授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
8.《化学》 54课时
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学习,详细讲授各种基本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并将化学知识学以致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历史》 54课时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基本脉络、基本规律和优秀文化成果;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养成职业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0.《信息技术》 108课时
信息技术 是一门计算机入门课程,属于基础课,是为非计算机专业类学生提供计算机一般应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课程。
(二)专业(技能)课程
|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 | 课时数 |
| 1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 1.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原理,拆装、检测与维修。2.教学要求: 使学生基本具备汽车发动机拆卸、装配的知识和能力;具备使用维修工具、量具、设备进行发动机各总成、部件修复的知识和技能;能排除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 | 1.考核项目:中级汽车维修工技能考核国家题库中有关汽车发动机维护、修理和诊断项目。 2.考核要求:达到国家初中级汽车维修工技能考核要求。 | 144 |
| 2 |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 1.教学内容:汽车底盘各总成、部件的结构、原理、拆装、检测和维修。 2.教学要求:使学生基本具备汽车底盘拆卸、装配能力;具备使用汽车底盘维修工具、量具、设备进行底盘各总成、部件修复的技能;能排除汽车底盘常见故障。 | 1.考核项目:中级汽车维修工技能考核国家题库中有关汽车底盘维护、修理和诊断项目。 2.考核要求:达到国家初中级汽车维修工技能考核要求。 | 108 |
| 3 |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 1.教学内容:学习直流电路、串并联、电阻、交流电、触电急救、电工常用工具仪器仪表、照明电路安装、电气安装等基础知识。 2.教学要求: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可以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一般分析方法和基础技能,为深入学习本专业有关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 1.考核项目:电工常用工具仪器仪表使用,触点急救方法操作。 2.考核要求:达到国家初中级汽车维修工技能考核要求。 | 144 |
| 4 | 农业机械应用技术 | 耕整地机械、播种与栽植机械、植保机械、排灌机械、收获机械、收获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的结构、原理、性能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使用、维护、安装、调整和故障排除,学生了解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农业机械的种类及其性能、特点, 掌握各种农机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农机新产品、新技术。 | 铧式犁、旋耕机、圆盘耙、水田耙的拆装和使用维护,播种机、插秧机、喷雾机、多用机工作机构、农用水泵的拆装、检查、离心泵机组、割晒机、脱粒机、联合收割机拆装、检查和使用维护,清选机、干燥机(设备)的观察和使用,碾米机、粉碎机、榨油机的拆装、检查和使用,精少量播种机的拆装、检查和使用,学生能正确拆装、检查各种农机具, 能正确使用和维修各种农机具,正确分析、排除各种农机具常见故障,能借助说明书试验、推广农机新产品、新技术。 | 180 |
| 5 | 农机液压与气动技术 | 液压与气动基础知识,常用液压元件,液压回路及典型系统,液压回路组成和工作原理,液压元件,气压传动,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学生了解液压与气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解常用液压与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掌握其结构、性能特点和图形符号, 掌握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 | 液压泵的拆装、液压缸和液压发动机的拆装、液压控制阀拆装、 液压基本回路调试、液压转向助力器的拆装、 典型液压系统的调试及故障排除、气动元件的拆装、典型气动系统调试及故障排除、液压油恩氏黏度测定实验、液压泵性能实验,学生能正确选用液压油的力,能测试液压与气动系统参数正确选择、使用和维护液压与气动元件的能力。 4. 具有参照说明书,正确阅读和分析各类农机具、拖拉机及汽车的液压与气动系统图能分析、诊断和排除各类农机具、拖拉机及汽车的液压与气动系统常见故障。 | 180 |
| 6 | 拖拉机汽车应用技术 | 拖拉机、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拖拉机、汽车底盘结构与维修,拖拉机、汽车电气设备电路原理与维修,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等新技术与新结构,学生具有对拖拉机、汽车典型零件的鉴定及常见损伤修理的操作能力和对电气元件的检测能力,具有对拖拉机、汽车主要部件的检查调整能力, 具有对拖拉机、汽车典型故障的诊断与排除能力。 | 常用工、量具的正确使用,气缸盖、活塞连杆组和活塞环的拆装,配气机构的检查调整,配气机构维修,化油器调整,柴油机供油时间的检查、调整及喷油泵车上安装,喷油器检查、调整,喷油器、离合器中央传动、轮式拖拉机和汽车转向、制动、行走系统的统检查、调整,蓄电池的使用与充电,发电机、调节器的检查、调整,起动电动机的检查、调整,全车总线路配线及故障排除,“三烟”故障、“三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诊断与排除 | 108 |
(二)专业限选课程
|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 | 课时数 |
| 1 | 农机技术推广 | 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技术推广的概念、性质、特点与和基本原理,农机术推广的任务、程序、计划、方法、教育、评价和 管 理,以 及农 业 机 械 化推 广的 研 究 成 果 和 实 践 经验,学生通过学习业机技术推广的基本理论,系统掌握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原则、任务、程序和方法,了解与农机化技术推广有关的信息、预测、可行性研究及决策学方面的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及技术;重点帮助学生把握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技术推广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实践成果;提高学生将来从事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技术推广的 实际操作和科学研究能力。 | | 162 |
| 2 | 农机管理 | 农业机械牌证管理、驾驶操作人员管理、农业机组运用管理、农业机器选型与配备、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生产管理、农业机器技术维护以及农机油料管理等,学生能低耗地安全、优质、高效使用农业机械、为农业生产服务。 | 180 |
| 3 | 车辆电子技术 | 电路检修基础技能训练、电工电路连接与检测、电子电路连接与检测、集成电路连接与检测和交流电路连接与检测等。通过《汽车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基础》的学习可以达到:熟悉汽车电路的识读方法,能对简单汽车电路进行分析;掌握常用汽车电工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能进行简单的电子电路的焊接及简单电子电路故障的排除。掌握交流电的基本知识;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 | 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中级证书考核标准中对该模块的技能要求。 | 90 |
| 4 | 机械制图与公差 |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投影基础、机械制图与公差、第三角画法、换面法、展开图、金属焊接图、典型零件检测 | 144 |
| 5 | 农机检测技术 | 检测技术基础、基本参量的测量、发动机、底盘检测,学生理解检测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和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基本参量的测量原理, 掌握发动机检测的内容、方法及标准, 掌握底盘检测的内容、方法及标准。 | 108 |
| 6 | 农业工程概论 | 掌握农业工程概论。实训内容共4个部分,包括引水工程、渠系建筑物、倒虹吸管、灌溉水源、取水方式及其水利计算、节水灌溉 。 | 180 |
| 7 | 现在农业设施 | 掌握现在农业设施的种类。实训内容共:包括水利工程、种植大棚设计、倒虹吸管、灌溉水源、供水方式及其水利计算、农业灌溉 。 | 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中级证书考核标准中对该模块的技能要求。 | 108 |
| 8 | 农机安全监理 | 掌握农机安全监理的概念,实训内容: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农业机械的日常管理等。 | 108 |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综合实训课程
1.教学综合实训
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该专业基本的教学原则。
(1)操作练习和训练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在课堂理论教学中辅以操作练习或单独开设操作训练课两种办法,在实际中培养学生掌握课堂中学到的理论,形成能力。
(2)专项练习
在专业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安排模拟练习。
(3)见习
通过组织学生到农场、农机厂、农机维修厂、汽修厂、汽车驾校的相关岗位实地参观和学习,观察农机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使学生获得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及其相关工作的感性知识。
2.顶岗生产实习
(1)实习内容:掌握各种的基本制作技能,能独立进行操作,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熟悉职业岗位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毕业实习结束后完成生产实习报告。
(2)实习时间: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安排在第三学年顶岗实习。
(3)实习地点:服务单位。
(4)考核要求:学生参加顶岗生产实习的考核由学生自评、企业考核、实习报告和实习带队教师考评四个部分组成,具体如下:
A.学生自评:占考核成绩20%,由学生根据自己在企业的工作态度和掌握的专业技能进行综合评定。
B.企业考核:占考核成绩40%,由企业根据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态度和掌握的专业技能进行综合评定。
C.实习报告:占考核成绩20%,根据学生总结能力予以评定。实习报告中应包括实习计划的执行情况、质量分析与评估、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经验体会与建议等。
D.实习带队教师考评:占考核成绩20%,由带队教师根据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态度、遵守纪律和掌握的专业技能进行综合评定。
学生实习成绩由实习带队教师根据学生自评、企业考核、实习报告和实习带队教师考评进行综合评定,实习成绩按百分制记分,学生按照实习计划完成实习任务,经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学分。不及格者由学校重新安排实习后再进行考核。
(5)组织管理:
①制定实习大纲、实习计划和签订顶岗生产实习协议。学校与实习单位共同制定实习大纲,对实习的岗位和要求以及每个岗位实习的时间等提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并签订书面协议,协议书明确学生劳动保险的投保人。
②落实实习前的各项组织工作。通过召开学生动员会和家长会做好细致的组织发动工作,提出具体的实习纪律和要求以及注意事项,并与学生家长签订书面实习协议。在同一单位顶岗实习的学生数如超过20人,学校安排不少于1名以上的专职人员到实习单位实施全程管理和服务;学生数如超过100人,学校派出的专职管理人员不少于2人。实习单位指定专门的师傅担任指导。
③加强实习管理。学校要设立由学校领导、专业教师、企业相关人员组成的实习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到各实习点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学校实习专职管理人员主要职责:管理实习生、及时与企业沟通、定期向学校汇报等。
学生定期写出实习情况书面汇报交实习专职管理人员。
④建立完善的学生实习考核评定机制,建立学生实习档案,将实习考核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
(6)安全保障: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纪律、安全(人身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生产安全等)、生产操作规程、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学生必须具有安全保障,学校坚决不组织未办理劳动保险的学生参加顶岗生产实习。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为更好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组建了专兼结合的课程实施团队,每门课程的负责人应是中级以上职称,达到“教育教学双师型,社会服务专家型”标准。每门专业核心课程至少配2名任课教师,1人为专任教师,1人为兼职教师。专任教师必须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必须是企业中的能工巧匠和专家里手,兼职教师必须是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一线员工。企业员工最好是参与过课程的开发,进行过教学方法与教育理论的培训,这样使其更好的发挥出实际工作经验的优势,以适应这种新型教学模式。
(二)教学设施
着力于创造一个企业化学习氛围,即一体化的职业环境,即实车、实件、设置真实故障情境;一体化的学习资源,即硬件包括车辆、仪器、设备、工具,软件包括纸质印刷资料、音像材料、网络在线资源等;一体化的学习内容,即理论与实践,知识与任务;一体化的学习过程,即学习、工作及评价。为此共建设集教学、生产、培训、鉴定“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实训室内均设有教学区、工作区、讨论区、学习角、展示区等,为实现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提供有力保障。主要实训设备和教具有大马力拖拉机、东方红拖拉机、联合收获机、耕整地机械、播种及田间管理机械、喷油泵试验台、拖拉机电器实训台、收割机电器实训台、液压实训台。
(三)教学资源
本专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先后改扩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新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并配有大马力拖拉机、玉米收获机和水稻收获机等先进的实训设备,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四)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的更新必然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特别是在学时数普遍缩减的情况下,更应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以前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学手段方面,部分学科基础课已实行了多媒体教学,同时,专业必修课多媒体开课率达到100%学科与专业选修课多媒体开课率达到66%。课程均按学习领域课程模式设计,建议采用“教、学、做”一体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场景教学模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可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情景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法,按“六步法”行动环节组织实施,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
(五)学习评价
指导教师课前应充分准备满足学习情境教学需要的信息单、资讯单、任务单、考核评价单等教学文件,并创设与职业环境同构的教学情境。教学效果评价应采取过程评价(任务考评)和综合考评(含理论考试、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评价,三者按2:6:2分配)相结合的方法。过程评价,通过细化工作过程质量标准,在学习情境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随时进行评价;综合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形式,从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
(六)质量管理
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障教学质量,学校成立了教学督导处,专职负责全校教师教学质量督导测评工作。并成立常规教学检查领导小组,分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定期进行检查,并与相关的教师、学生进行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良好的教学秩序。此外,学校先后出台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原则意见》、《关于对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的管理办法》等管理文件,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制度保障。
九、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本科: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十、毕业要求
(1)符合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
(2)思想品德评价合格,身心健康。
(3)修满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
(4)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考核合格。
(5)符合学校的有关毕业要求。
十一、附件:课程设置、教学时间安排表